- 刘浩;陈欣;杜炎远;郑红刚;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死亡率高,预后差。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笔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为外在太阳火毒,内在卫气失常,使得火扰元气,阳气变动,化气失常,“阴成形”随之过盛,变生恶性黑色素瘤,此变动之阳气是细胞恶变的关键,主导其发生发展。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为要,根据病因不同,或以祛痰活血为主,或以补肺脾肾为主,制其枢机,散其邪气。
2025年04期 v.7;No.3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王子宸;李经蕾;周彤;乔晨曦;侯炜;
失眠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发生在肿瘤病程的任何阶段,随着病情进展及放化疗等治疗的应用,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related insomnia,CRI)会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代医学常用药物治疗CRI易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常难以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导引作为一种非药物绿色疗法,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对人体机能进行整体调节,发挥行气畅气、活血化瘀、培补元气、扶正固本的作用。本文从CRI的中西医认识及其与中医导引术的关系入手,结合古籍及近现代文献探求中医导引在CRI治疗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特点,初步构建个体化锻炼方案,为临床治疗CRI提供新思路。
2025年04期 v.7;No.3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房致永;秦康妮;石智尧;高宇;王海燕;郭昱妍;王晞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常见并发症,其病程冗长,且具有病情逐步加重、缠绵难愈的特征,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中医药在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减轻相关症状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从中医角度来看,放射性肺损伤属于“咳嗽”“肺痿”等范畴,本文依据“甘守津还”理论,认为放射性之火热毒邪直折肺津为致病关键,热毒消灼、肺脾亏虚、气津两虚为根本病机,气不布津、痰瘀互结为重要病理因素。基于此,确立“甘守津还”为基本治法,用药以甘味药物为主,利用甘寒清肺生津、甘温培土生金、甘辛行气通络,以促进气行津布,进而达到津液和调,阴阳平衡的状态,为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4期 v.7;No.3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 黄喆;刘兴;林双;代喜平;
本文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中医核心病机,即:精气亏虚为本,气血不足为标,阴阳亏虚为变,毒蕴骨髓为害。结合MDS主要临床表现的中医属性及核心病机,主张从精气血阴阳毒蕴辨证治疗该病。治疗上遵从扶正祛邪的原则,以补益精气血阴阳、解毒化瘀祛邪为法。针对不同风险的MDS,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具体分层治疗策略,并列举病案一则,以期为中医药辨治MDS提供思路。
2025年04期 v.7;No.3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徐婧;徐晓婷;邹先明;孙艳;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肿瘤患者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最常见且持续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基于脏腑别通理论,阐述其核心内涵及与OIC的关联,认为OIC的关键病机是癌毒侵袭与阿片类药物影响,致使脏腑开阖枢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从该理论视角将OIC辨证分为太阴太阳开机不利(脾虚型)、厥阴阳明阖机不利(肝郁气滞型)、少阴少阳枢机不转(脾肾阳虚型),并探讨各证型对应的治法方药,同时结合颊针疗法的取穴原则与临床应用,通过病案印证其疗效,为OIC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4期 v.7;No.3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