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证本质研究对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意义的探讨

    甄宏德;李兵;蓝翎;周岱翰;

    证本质是困扰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回顾了辨证论治的历史源流,并审视古人对中医证认识的由来,认为证本质是病机的概括。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证本质研究,将证的“规律性”与“物质基础”等同,鲜有找到具有特异性的微观指标。由此可见,证应是纯理论的概念,量表是量化证的适宜工具。以病统证,从中医四诊出发,严格遵循规范制定肿瘤的证候量表,既可用于寻找方剂的敏感人群,也可用于肿瘤的疗效评估。

    2024年02期 v.6;No.29 1-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癌毒传舍的中医病机探讨

    张兆洲;冯媛媛;王炎;

    在“癌毒传舍的中医病机初探”一文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癌毒传舍的中医病机内涵。基于中医理论深入阐释癌毒传舍的病因病机,对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癌毒传舍的定义、病因病机、传舍途径以及防治原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虚、痰、瘀、郁、火(热)、毒”是癌毒传舍主要病机的学术观点;强调中医药在防治癌毒传舍的过程中要遵循扶正解毒、去宛陈莝、分期论治、防治未病、调畅情志、杂合以治、以平为期、谨守病机的防治原则。

    2024年02期 v.6;No.29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临床研究

  • 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任建业;陆嘉惠;施艳;曾庆;陶雨晨;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20例,使用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对满足DAC治疗要求的各危度MD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进入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标准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以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西医、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20例,完成研究97例,其中西医组44例,中西医结合组53例。两组未出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西医疗效方面,西医组总有效率为25.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47.2%,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方面,西医组总有效率为52.3%,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73.6%,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生活质量及卡氏评分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DAC治疗方案在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DAC,且对于MDS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2024年02期 v.6;No.29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龙藤通络方联合阿片类止痛药治疗中重度肺癌癌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周迪;许玲;黄虞枫;董昌盛;陈建茹;苏羚子;林丹;姚嘉麟;龚亚斌;陈洁;

    目的 观察龙藤通络方外用联合阿片类止痛药治疗中重度肺癌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中重度肺癌癌痛患者117例(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龙藤通络方外用,对照组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连续给药8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治疗前后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日均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镇痛疗效。并运用UPLC-QQQ-MS/MS质谱技术对龙藤通络方含测指标进行检测,预估止痛有效成分。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率97.37%,显效率为50.8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为(2.07±1.0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不同疼痛程度及类型人群中,龙藤通络方联合阿片类药物对中度疼痛(NRS评分4分~7分)、骨转移性癌痛以及副肿瘤综合征、恶病质等引起的癌痛人群中治疗疗效更有优势,治疗前后NRS差值与同类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中度疼痛亚组患者的等效吗啡日均消耗量为(61.57±51.69) mg,少于中度疼痛对照组(P<0.05)。龙藤通络方联合治疗后与外治相关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瘙痒和局部红肿为主,其余发生率超过10%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头晕、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质谱分析检测出龙藤通络方中野漆树苷、络石苷等7个活性指标性化合物,这些有效成分可能在肺癌癌痛治疗中起着一定作用。结论 龙藤通络方联合阿片类止痛方案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在中度疼痛中效果显著,可减少中度疼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

    2024年02期 v.6;No.29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槐耳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殷雨来;赵春智;张嘉澍;张晓宇;

    目的 探究槐耳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槐耳颗粒。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变化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3.53%vs 48.48%);卡氏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52.94%vs 15.15%);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3.41个月(95%CI:11.62,15.19) vs 9.53个月(95%CI:7.76,11.30)];观察组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16.38个月(95%CI:14.51,18.25)和12.02个月(95%CI:10.52,13.51)];观察组的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安全性较好。

    2024年02期 v.6;No.29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紫龙金片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疗效分析

    李朕;蔡钢;李皖豫;雷丽霞;何文婷;张洪亮;

    目的 观察紫龙金片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以是否服用紫龙金片划分为暴露组35例、非暴露组41例。非暴露组给予EGFR-TKIs,服药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暴露组在非暴露组基础上加用紫龙金片,至少服用8周。8周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体力状况、临床症状等指标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随访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结果 暴露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非暴露组(14.9个月vs 12.9个月,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服用紫龙金片和无肿瘤家族史是独立的保护因素。在生活质量EQ-5D评分方面,暴露组在“活动能力”、“日常活动”和“疼痛/不适”方面得分较低(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暴露组胸闷、疲乏无力的改善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治疗后,暴露组的体力状况ECOG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非暴露组降低不显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龙金联合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趋势,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02期 v.6;No.29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基础与实验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张素方;李海霞;刘清清;王大伟;刘擎;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 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大黄素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乳腺癌、高脂血症的相关靶点;通过在线Veny软件获得大黄素-乳腺癌-高脂血症的共同靶点,并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靶点与大黄素通过Auto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乳腺癌4T1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中检测大黄素在抑制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以CCK-8法检测大黄素对4T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得到43个大黄素-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共同靶点,核心靶点有肿瘤抗原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90 kDa热休克蛋白AA1(heat shock protein 90 kDa alpha1,HSP90AA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等。涉及癌症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膀胱癌、结肠直肠癌、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提示大黄素与核心靶点能较好地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大黄素可显著下调乳腺癌4T1细胞MMP9和TGF-β1的表达。TAM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共培养可诱导IL-1β表达,大黄素组可明显下调IL-1β的表达。结论 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调控肿瘤和高脂血症相关炎性微环境有关。

    2024年02期 v.6;No.29 49-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临床心得与病例报告

  • 从一例肝癌并出血成功救治验案谈肝癌中医全程管理与分期论治

    魏子尧;吴梦媛;周瑞生;李穗晖;

    原发性肝癌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具有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称为“癌中之王”。本文通过中医药干预成功救治一例肝癌并肝破裂、消化道大出血并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例,探讨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全程管理与分期论治经验;提示中医治癌全程管理“以人为本”,个体化辨治,根据疾病特点分期、分层精准施治,能保肝抑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

    2024年02期 v.6;No.2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名医名家

  • 蔡小平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经验

    晁瑞;魏征;张俊萍;蔡小平;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恶性肿瘤确诊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性的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恐惧、兴趣减退等,不仅使肿瘤患者更加痛苦,也不利于疾病本身的治疗。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病情初期,仅仅服用中药,病情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若不予以重视,则会恶化,甚至进展为难治性抑郁。蔡小平教授通过认为肿瘤相关性抑郁与肿瘤及其伴随的治疗密切相关,初则及气,渐及血分,久则伤及肝肾之阴,可从痰气交阻、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血虚脏躁及肝肾阴虚6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治疗以行气化痰、疏肝清肝、疏肝健脾、补益心脾、和中缓急及滋肾养肝为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其辨证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6;No.2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思路与方法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我国肠癌南北用药异同

    莫嘉欣;曹玉婷;蒋梅;

    目的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我国南北中医治疗肠癌的用药异同,为肠癌的中医药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查建库至2023年8月肠癌中医药治疗的名医医案,利用Excel 2019、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挖掘肠癌南北用药异同。结果 纳入文献141篇,涉及方剂184首,包含中药316味。南北高频用药包括白术、茯苓、黄芪等,南方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猕猴桃根等药排序较靠前,北方黄芪、党参、当归等频次较高;四气五味、归经以平、温、寒、甘、苦、辛、脾、肝、肺为主;功效方面,南北均以清热解毒药、健脾益气药、燥湿化痰药为主,南方还重视健脾、宁心,北方更重视润肠通便、行滞通痹。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者的药物组合主要以白术为中心,黄芪、茯苓分别与白术呈强组方关联。此外,南方的白术与薏苡仁及北方的陈皮与白术、黄芪也存在较强的组方关联。结论 肠癌南北用药均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为法,此外,南方用药更重视健脾、宁心,北方用药兼顾润肠通便、行滞通痹。

    2024年02期 v.6;No.29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运用“虚静复命”理念探究中医导引术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吴婧;易良杰;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已成为癌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养生和体疗方法,分别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在肿瘤疾病的防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虚静复命”思维是指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精神状态,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它指导着人们修生养性、防治疾病,为国人推崇。笔者认为两者结合,以道家“虚静复命”理论为指导运用导引术防治肿瘤疾病,发挥了传统养生文化的特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优势。

    2024年02期 v.6;No.2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癌毒”理论指导下的肝癌分阶段治疗

    王静芳;程思谟;翟笑枫;

    癌毒理论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理论之一,癌毒是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相对于同时存在的常规病机而言,癌毒盛衰与邪正消长决定了中医治疗肝癌的理、法、方、药,同时决定了肝癌不同阶段的主要治疗策略:肝癌早期,手术后侧重清余毒防复发;肝癌中期,中西医并重、协同解毒增效;肝癌晚期,中医药扶正为主、辅以攻邪。

    2024年02期 v.6;No.29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文献与综述

  • 针灸改善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进展

    程碧琳;孙士玲;张俊萍;蔡小平;关徐涛;唐铮芳;

    检索有关针刺、艾灸及其他相关治疗如温针灸、电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献。概述针刺、艾灸及其他相关治疗干预化疗相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如化疗恶心、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临床应用中常使用单纯针刺、艾灸或联合中医外治、中医内治法,以提高疗效,主要选取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中脘、神阙等穴位。针灸改善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较单独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常通过减少相关症状发病频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式起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4年02期 v.6;No.29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灸法治疗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谷珊珊;许云;李显;郭欣煜;夏如玉;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灸法治疗化疗相关癌因性疲乏(Chemotherapy-Induced Cancer-related fatigue,CICR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寻找可能适合CICRF的最佳灸法方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出自建库至2023年8月有关CICRF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用RevMan 5.4.1及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 439例患者,包括6种灸法、4种治疗壮数、4种治疗持续时间、4种治疗频率和3种疗程。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灸法可有效缓解CICRF[SMD=-6.17,95%CI=(-7.35,-5.00),P<0.000 01]。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灸法排名:红外激光灸+常规护理>艾灸+常规护理>温针灸+常规护理>麦粒灸+常规护理>隔姜灸+常规护理>雷火灸+常规护理>常规护理;(2)治疗壮数排名:18壮/穴>9壮/穴>7壮/穴>3壮/穴;(3)治疗持续时间排名:20 min/次>15 min/次>30 min/次>大于30 min/次;(4)治疗频率排名:1次/天>3次/周>2次/天>1次/周;(5)总疗程排名:2周>3周>6周。6项RCTs报告了不良反应,2例轻度水疱,1例皮肤过敏,3例轻度红斑,均未经处理自行消退,纳入研究的总脱落率为1%(18/1 439)。结论 常规护理联合灸法可缓解CICRF,且安全性较好。红外激光灸联合常规护理、18壮/穴或20 min/次、1次/天,共治疗2周可能是最适合CICRF的灸法方案。

    2024年02期 v.6;No.29 9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中医肿瘤学杂志》邀稿函

    <正>《中医肿瘤学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4-1743/R73,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6628,国际期刊刊名识别代码CODEN码为ZZZHCM,主管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为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出版单位为《中医肿瘤学杂志》编辑部。本刊是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第一份中医学科的肿瘤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以中医学术为根,

    2024年02期 v.6;No.29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下载本期数据